俄国征服中亚战记PDF+mobi+epub电子书下载|百度网盘下载

编辑评论:

俄罗斯征服中亚作者李硕,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、博士学位。现就职于新疆大学,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和边疆民族问题的研究。着有《内战三百年》、《从沙漠绿洲到翡翠谷》、《孔子大史》等,在《中国文史》、《学术月刊》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”等。

俄罗斯征服中亚 PDF+mobi+epub+txt 电子书下载

简介

继《内战三百年》和《孔子大史》之后,李​​烁又出版了一部新作。这一次,他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旧战争历史,却将目光转向了19世纪的中亚世界。他借用曾亲身经历过俄罗斯征服中亚的捷列季耶夫《中亚征服史》三卷来描述19世纪俄罗斯在中亚扩张近21年的历程。

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作者试图通过补充各种资料,再现中亚内陆世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,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。书中收录了近200幅图片,有的是随军画师创作的纪实油画,有的是当时拍摄的彩色照片。笔者甚至在19世纪找到了中亚世界的地形图,标出了行军路线,并为战场的地理环境制作了地图。战场恢复的详细注释。

此外,作者还在书中加入了很多当时武器发展的背景介绍。 19世纪,枪支和火药随着战争的需要而迅速发展。俄罗斯正规军与中亚游牧分散军对峙时,武器的优势大大凸显。每次战争结束后,都会为军事技术的创新找到最合适的试验。地点。

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,在新疆天山脚下,那里冬天下雪,夏天艳阳高照,春秋大风,由于不同的地貌和风俗习惯,强迫作者记录。在笔者看来,新疆和中亚都是广义的“内亚”。两千多年来,汉人进入西域,甚至经中亚到达印度或西亚;西域乃至更远的西部的人,也纷纷波波进入中原。这些远行者踏过戈壁,翻过天山青翠的群山,跨过流沙之河。俄罗斯人在19世纪看到的风景,他们感受到的新奇和艰辛并没有太大的不同,而俄罗斯人留下的记录最多,最详细。

所以,这本书不仅想写俄罗斯或战争,还想从一个角度展示和还原古代丝绸之路。解佑公主、班超、熊座、玄奘和尚、岑参、丘处机、林则徐等人见此,大同小异。进入21世纪,中国人不得不再次睁开眼睛看世界,以及对“一带一路”的思考和探索,更需要更多地了解帕米尔高原以西的陌生世界。

图书特色

1、入选《中国好书》、《孔子大史》、《内战三百年》等学者李硕新作。这本书的作者李硕是边疆史专家。着有《孔子大史》、《内战三百年》等名著。这两本书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。 》,是罗振宇年度精选好书。

2、一个关于19世纪俄罗斯在中亚扩张历史的精彩故事。为什么俄罗斯有这么大的领土?所谓的“中亚”今天代表着哪些地区,那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? 19世纪率先进入工业文明的俄罗斯正规军是如何与沙漠流浪者作战的?从冬天到夏天,过去一个季度的沙漠行军将面临怎样的困难? …你会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。

3、不仅是俄罗斯征服中亚的历史,还有枪支弹药的进化史。除了强调地理环境,作者还关注19世纪军事技术的创新。 《从火绳枪到燧发枪》、《水银与锤子枪》、《地雷与线膛枪》、《大炮变成战车》,如果摘录书中关于武器的介绍,读者会读到19世纪《武器进化简史》。

4200多幅纪实油画和彩色照片,让你“走访”中亚,“看”战场。 19世纪俄军占领中亚时拍摄并保存的彩色照片;军事画家亲历战场后绘制的纪实油画;在报纸和杂志上绘制和发表的版画,以展示中亚的风俗习惯。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
5、绘制超高清地形图,标出行军路线,还原战场,纵览战局。在本书中,作者特别强调了地形图的重要性。了解战争和了解作战环境是首要前提。俄军在征服中亚时遇到的一些问题,以及俄军制定的推进战略,都与中亚的特殊性有关。与地理环境有关,为此作者特意在书中增加了对俄罗斯军事行动地理环境的描述。专为本书绘制的高清地形图,按时间顺序标注了俄军的行军路线,既便于读者了解战况,又能把握全局。

6、有趣且内容丰富,充满故事。佩罗夫斯基沙漠远征、“中亚之狐”惨淡撤离中亚、战场上的“白马将军”、盲老太婆的诅咒、头部之旅……这样的故事谁能拒绝?

免费试读原文

1868 年初夏,即俄罗斯历法的 6 月 8 日,俄罗斯对中亚的征服达到了顶峰。

中亚的明珠,“世界的中心”,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——撒马尔罕。清晨的阳光下,清真寺和碉堡都闪烁着湛蓝的光芒,在一排排的卡其平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。

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喧嚣,整座城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几名骑兵手持枪,身着中亚花袍,裹着白头巾,小心翼翼地沿着蜿蜒的街道行走。他们实际上是伪装的俄罗斯侦察兵,由 31 岁的捷列蒂耶夫上尉率领。

骑兵从空荡荡的城门进城,沿途烧毁房屋和散落的尸体,讲述着最近残酷战争的故事。一路上没有看到活人,但在深巷里,树荫下,似乎有无形的眼睛在窥视。直到俄罗斯军营,那飘扬的旗帜表明它并没有丢失。他们大声询问。刺刀一闪,几支枪管从城垛后面伸出来。毕竟,他们的着装太可疑了。

为了避免意外受伤,捷列季耶夫骑马离开。

一个月前,俄罗斯军队刚刚占领了布哈拉汗国的名城:撒马尔罕。然而,随着俄军主力向西进发,布哈拉军队大量涌入撒马尔罕,与该市居民展开进攻,试图消灭俄军驻军。只剩下1000名俄罗斯士兵,其中一半受伤或生病。

俄军主力在前线激战。得知后方起火后,他们急忙回师。撒马尔罕之战已经打了一个星期,守军的下落无人知晓。捷列蒂耶夫上尉奉命进城,查明剩余部队的下落。知道军营还没有倒下,俄军主力就进城了。大量隐藏在城市中的武装人员开始了巷战和狩猎式的屠杀。枪声,各种语言

哭声在城市上空回荡。

晚年,捷列季耶夫中将完成了《征服中亚史》三部大卷,1868年夏天的撒马尔罕仍然出现在他的眼前:街道就像是挖出的坟墓;房屋被烧成废墟;失去家园和主人的鸽子,在烟雾缭绕的天空中惊恐地飞翔;烧焦的尸体堆积在狭窄的小巷里,被马蹄吱吱作响;战马惊恐地颤抖着哼哼;猫狗津津有味地啃食尸体;烧焦的棉袍,人肉闻起来很恶心……

军营里的俄罗斯士兵面无表情,一言不发。经过几天的巷战,他们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劳动力。

剩下的俄罗斯军队中有两位年轻的画家:瓦西里·韦列夏金和尼古拉·卡拉津,他们都是 26 岁。俄军主力回城的场景,被他们刷刷刷刷地定格了。

画面左侧是进城的俄军司令考夫曼将军,捷列季耶夫上尉应该也在其中。右下角是被俘的当地武装人员。这是 19 世纪的“新古典主义”作品,比真实场景更干净明亮,没有烧焦的裸体和腐烂的内脏。

一个俄罗斯士兵的镜头跑到后方。在撒马尔罕的巷战中,韦列夏金和卡拉津都参加了战斗,并将自己的经历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中。

这幅画的对面是今天的名胜古迹雷吉斯坦广场。这是撒马尔罕在六月的巷战之后,街道被拓宽,军营附近的房屋被拆除。面对着清晨的阳光,几座神学院建筑只露出了朦胧的轮廓。持枪哨兵站在城头,一门山炮俯瞰街道

该区域两侧有两门小型迫击炮。街上的人马投下长长的影子,带起一缕缕黄色的尘埃,夹杂着空气中烤馕的烟气。

韦列夏金的作品很少描绘历史的“大场面”,而多是小景的肖像或特写,静谧舒缓,带着一丝如烟般的忧伤,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各种中亚,远方生动而且比照片详细。
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中亚国家旅游。在本书中,我们将跟随俄罗斯士兵的脚步,再次走进欧亚大陆最深处的陌生世界。

这是一段奇异的人类旅程。我们将穿越辽阔的草原,一望无际的沙海,攀登高山,进入绿洲,聆听游牧民族的哨声,清真寺的歌声,以及关于王公贵族和野贼的传说。

这是一次独特的艺术之旅。透过画家的眼睛,窥探中亚的山野、牧羊人的蒙古包、商队、喧闹的集市、昏暗的鸦片窝点的低俗表演,还有战斗、硝烟、鲜血和尸体.

这是现代工业技术的怀旧之旅。古代黑火药、前装火枪、后装步枪、大炮射击和爆破弹。现代化学工业和金属加工技术相继带来军事技术创新,并在中亚找到了最重要的

 

极限试验场。

还有现代光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:摄影,它使图像逼真而僵硬。不仅是泛黄的黑白照片,还有新鲜的彩色照片。

是的,你没看错,一百多年前的中亚彩色照片!

但归根结底,这是一部战争史。我们会欣赏将军的智慧或笨拙,士兵的勇敢或怯懦,就像看拳击比赛一样。它不需要太多的虚伪和多愁善感。现代火药武器把所有传统的游牧和农业社会都推向了全球化的大潮,无处可逃。在此之前,波斯帝国的居鲁士、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、唐朝的苏定芳、骄傲的草原成吉思汗、瘸腿的伊斯兰征服者帖木儿……大陆经历了无数的战争、屠杀、征服。俄国的征服只是这一系列征服中的一个,也许是最后一个。

所以,公平地指责胜利者是没有意义的。天地不仁,万物皆狗。正是因为冷兵器、烟火、甚至核武器的刀枪杀人的毁灭性战争,人类才来到了今天的“文明”世界。

但感谢那些目睹它的人,无论有名还是无名,他们记录了走进陌生世界的新奇和困惑,以及与不同服饰和语言的人战斗的颤抖和兴奋。他们记录历史,成为历史。

作为一名历史学家,我有时会想:“我们”是谁?人的本质是什么?

也许,“我们”是我们知识的总和,是我们所知道的世界。

人类穿越山海,探索地层和空间,破译失落的语言,最终只为找到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自1、

沙皇俄国如何征服中亚

这是一个东方长相的男人,穿着19世纪的俄罗斯军装,皮鞋,俄罗斯发型和胡须,手里拿着一本精装印刷书。这些反映了现代俄欧元素。男人身后是阿尔泰山之间的草原,有蒙古包和成群的游牧民族。

他的名字叫 Chokan Chingisovich Valihanov (1835-1865),来自一个哈萨克部落首领家庭。由于俄罗斯的历代统治,一些部落上层人物逐渐被俄罗斯化。瓦里汉诺夫从小接受俄罗斯军事学校教育,并在俄罗斯军队中担任军官。他还从事边境情报收集和地理调查工作。他还记录了大量的哈萨克口述历史和文学作品,是现代哈萨克文化的基础。经过。

1860年代初,中国刚刚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,圆明园被烧毁。俄罗斯对中亚绿洲的征服也即将掀起高潮。

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“中​​亚”。毕竟,中国人对欧亚大陆的“心脏地带”还缺乏足够的了解。

狭义的中亚是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五个国家: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。它位于大陆深处,远离海洋,干燥多雨,以至于一百年前的欧洲探险家称其为“干亚洲”。干旱的气候造就了广阔的戈壁沙漠和沙漠,放牧骆驼和绵羊的游牧民族可以在这里生活。

只有在与中国接壤的帕米尔高原和天山,才有一些肥沃的小草原和森林。山间融雪汇成河流,流入沙漠荒地深处,形成一些零星的绿洲。只有这片绿洲才能容纳一点农业,形成城市和小国。

这种地理环境注定只能养活一小部分人口,没有发达的经济和庞大的帝国。它还被周围的游牧帝国和农业帝国交替统治,从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,从唐朝到阿拉伯帝国,最后是俄罗斯人。

在航海时代之前,这里是丝绸之路贸易的枢纽,是东亚、南亚和欧洲之间的交通要道,佛教、琐罗亚斯德教、摩尼教、伊斯兰教都在这里传入。中国。但随着环球帆船运动的兴起,中亚逐渐成为世界被遗忘的角落。

绿洲是中亚世界的“文明中心”,但分散在沙漠中,四面环山,地理环境封闭。连接东西方的贸易路线为偏远地区带来了奢侈品和大量财富。这有时会让绿洲的统治者夜郎傲慢得意忘形。从历史上看,这种傲慢有时会激怒远处的强大帝国,带来灾难。

西汉时,汉武帝得知西大湾出产汗血马,便派使者以礼换取。大宛在费尔干纳盆地(今浩罕王国),大宛王不肯做这笔交易,却杀汉使使,劫掠财物,激怒汉武帝,两次出兵攻打大宛。末了,大湾的贵族见灾祸一触即发,便勾结弑君,献马求和。

在成吉思汗刚刚崛起的时候,中亚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苏丹国:花剌子模,不仅统一了中亚的绿洲,还控制了印度西北部、阿富汗、波斯和伊拉克。成吉思汗派遣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花剌子模,与从中国(金朝)掠夺来的财宝进行交易。花剌子模人杀害了这批商人,并侵吞了货物,这导致了蒙古军队第一次西征。

当然,中亚离文明中心太远了。毕竟刑罚不多,绿洲里的生活也比较封闭。再多的时间,这就是夜郎国的生活方式。

明初,中亚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征服者,瘸腿的帖木儿。帖木儿最初向明朝进贡。朱元璋一时乐观,认为自己真能治理中亚,便派使者前往撒马尔罕,带了1500人的大军。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撒马尔罕,然后莫名其妙地歼灭了他们的全军,他们的行踪在史书上也找不到了。

朱元璋没有成吉思汗的血脉,只好忍着这口气。帖木儿开始鄙视明朝。朱元璋死后,帖木儿集结军队,准备征服中国。

沙皇帝国:从欧洲到美洲的一百年

与中国一样,俄罗斯也经历了一段蒙古统治时期。统治俄罗斯的蒙古帝国被称为“钦察汗国”或“金帐汗国”。这些蒙古统治者受环境影响,逐渐皈依伊斯兰教,逐渐忘记了蒙古语,改用突厥语,但他们还记得,我是成吉思汗的后裔。俄罗斯人称他们为“鞑靼人”。

在“鞑靼人”统治下的三百年,俄罗斯人仍然坚持自己的东正教(基督教的东方分支)和俄语(斯拉夫语),没有被伊斯兰教和突厥语同化。否则,人类的历史将被大大改写。

16世纪,明朝末年,俄国人摆脱蒙古人的统治,在莫斯科公国周边扩张。此时,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正在乘帆船探索世界。当时,俄罗斯南部和东部有四个鞑靼汗国。几十年内,俄罗斯人吞并了喀山、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汗国。唯一剩下的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土耳其人的附庸,以对抗俄罗斯。 16世纪末,俄罗斯的西南部是奥斯曼帝国,东南部与中亚草原——今天的哈萨克斯坦有接触。

当时,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着从阿拉伯世界到欧洲东南部的广大领土,是俄罗斯的强大敌人。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地持续了数百年,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奥斯曼帝国解体。

在崛起之初,俄罗斯人优先向东扩张。对于炎热的中亚沙漠,俄罗斯人曾尝试过,也曾觊觎过,但未能轻易成功。这是一个他们非常陌生的自然环境。

就像习惯了寒冷北极的白熊和棕熊一样,俄罗斯人最初不得不沿着西伯利亚向东旅行。依靠从西欧进口的火枪和火炮,在明朝最后一百年(1550-1650年代),俄国人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,推进到太平洋,甚至占领了美洲的阿拉斯加半岛。这条线全是北方针叶林和极地苔原,俄罗斯人并不陌生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海上霸主相继被葡萄牙、荷兰、英国取代。俄罗斯人一直控制着欧亚大陆的北半部。

俄国人在大陆的扩张,不完全是沙皇政府自己努力的结果,还有很大的平民成分,那就是著名的“哥萨克”战士。

1860 年代之前,俄罗斯实行农奴制。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,条件很差。因此,许多农奴逃到南部和东部边境草原谋生。那里没有地主,也没有沙皇政府的税吏。这些生活在草原上的俄罗斯逃亡者被称为“哥萨克”,这个词来自突厥语,意思是流浪者、自由人。

而另一个民族的名字,“哈萨克”,其实就是这个词。但是,两者的民族血统、语言和信仰完全不同。哥萨克人讲俄语,信仰东正教;哈萨克人是突厥人,信仰伊斯兰教。

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相比,哥萨克人在农业上过着安定的生活。但与俄罗斯腹地相比,他们饲养的牛、马和牲畜更多,更像是牧羊人。哥萨克人是俄罗斯势力深入大陆的触角,是征服战争的探路者。后来,他们逐渐被沙皇政府征召入伍,自备马匹参军。这就是著名的俄罗斯帝国哥萨克骑兵。

当俄罗斯人占领整个西伯利亚时,他们转身环视干旱的中亚世界。

此时,中亚又多了三个“官方”国家:布哈拉、希瓦和浩罕,主要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,占据着最重要的农业绿洲。锡尔河和阿姆河由北向南流入咸海,农业绿洲主要在这两条河之间。这里是中亚文明中心的“两河流域”(不是伊拉克的两河流域)。

在两河绿洲之外,主要是游牧部落,没有国家。有些是干旱沙漠中的牧民,如土库曼人;高原山区也有牧民,如吉尔吉斯、塔吉克等。他们有时称自己为绿洲国家的附庸,但始终拥有极大的独立性。

现代卫星地图上的三个汗国势力范围(19 世纪早期模式)。沙漠中的绿色是人口稠密的农业绿洲,而天山的绿色则是草原和森林。可以看出,现在咸海已经基本干涸了。中亚普遍干旱,只有与中国交界处的山更绿。

三个小绿洲的统治者都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后裔。根据草原统治者称呼“汗”的习惯,被称为“中亚三汗国”,统治者的血统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第六代孙子——“乌兹别克人”。金帐汗国汗国(又译作“明月别”),他是统治俄罗斯地区的蒙古大汗,民族名称“乌兹别克”即由此而来。但游牧的蒙古乌兹别克人已经被同化到中亚绿洲:讲突厥语,信仰伊斯兰教,放弃游牧生活,习惯农业和定居。

在北部草原上,哈萨克部落的首领也属于乌兹别克汗王的后裔,但仍保持着游牧生活。自由自在的草原生活不需要国王和政府,所以哈萨克人一直生活在部落时代。王权。

1602-1801 年,三次远征希瓦

当俄罗斯势力逐渐逼近中亚时,希瓦汗国距离最近,与“花剌子模”同字,位于阿姆河注入咸海的三角洲地区。自十五世纪以来的 200 多年里,俄罗斯人至少 3 次尝试远征希瓦绿洲,结果不是全军覆没,就是死亡。

1602年夏(明万历三十年),千名哥萨克远征希瓦。俄罗斯没有关于这一行动的官方记录,很可能是尚未被招募的哥萨克人擅自行动。根据后来的希瓦传说,这些哥萨克人穿越里海东海岸的荒地,突然闯入希瓦绿洲,占领了乌尔根齐市,两千多年来掠夺了大量财物和男女。当他们返回时,他们被希瓦军队拦截。双方激战了20多天。哥萨克人被断绝后路,只能自相残杀吃,最后全军覆没。

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,俄罗斯人再也没有希瓦的想法。

到18世纪初,沙皇彼得一世改革后,俄罗斯国力增强,扩张势头更加强劲。彼得一世想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宏伟计划:占领中亚,跟随历代征服者的道路,翻越兴都库什山脉,征服富庶的印度,获得黄金和印度洋河口。

1715年,康熙五十四年,康熙皇帝十分关注准噶尔汗国对西藏的野心。这一年,彼得一世从东西方派兵前往中亚绿洲。

东路上,一支4000余人的远征军从西伯利亚出发,顺着额尔齐斯河而下,沿途修建了据点。此时控制新疆和中亚的是西蒙古准噶尔部落,首领是塞朗阿拉布坦。他在与沙皇俄国作战的同时与清朝作战。准噶尔人在巴尔喀什湖的东线封锁了俄罗斯军队。一场激战后,俄军只剩下700多人,被迫撤退到建立鄂木斯克要塞的西伯利亚。

在西路上,6000 多名俄军通过里海前往希瓦。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贝科维奇,他是一名皈依东正教的鞑靼人。俄罗斯军队首先航行到里海东海岸,并建立了几个堡垒。里海沿岸荒芜,没有淡水。驻守的俄军流行坏血病,死了很多人。里海堡垒的建造耗时两年多。

此时,希瓦使节来到俄罗斯,声称可汗王要臣服沙皇,成为“附庸国”。彼得一世喜出望外,命令贝科维奇迅速向希瓦进军,接受可汗王的投降,并驻扎希瓦。

1717 年 6 月,贝科维奇带着 3600 名俄军前往希瓦“投降”。俄军从里海东北角出发,穿过荒地向东行进。天气非常炎热,一路上都缺水。走了两个多月后,几乎所有的马和骆驼都累死了。

当俄军到达绿洲边缘时,被两万多名希瓦军队拦住。此时,老可汗刚死,新可汗不愿听命于俄国。事实上,老可汗王只是在做出和解的姿态。他们没想到彼得一世会像朱元璋一样乐观,真想伸手控制这个遥远的“附庸国”。

双方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战斗。希瓦军队的主要武器是弓箭,被俄罗斯大炮轰炸。当希瓦发现他们无法击败俄罗斯军队时,他们建议和谈。事实上,俄军只有六门大炮,在野战中可以对付,但在攻城战中还不够。

贝科维奇将沙皇的礼物送给了可汗国王——他已经很不光彩地扣掉了——并向沙皇提出请求:据说古代阿姆河流入里海,但经过一百次改道多年前进入咸海,俄罗斯人希望打开旧航道,以便舰队可以从里海驶入希瓦。

在汉代,额济纳或敦煌的长城戍卒们会布置“天田”,就是一片平整、干净的沙地,入侵者会在上面留下脚印。每个堡垒(汉简称为“障”)或烽燧驻军都有自己负责的天田,要定期巡视,记录下新迹象并及时上报。出土汉简里,这种记录册叫“天田道里簿”。

“西马”或“天田”的区别,也是地理环境决定的。中国西北干旱少植被,多沙漠戈壁,沙地上最容易留下足迹;俄国西伯利亚的南缘植被较丰茂,不容易留下脚印,只能用柳条,而隐藏在草中的柳枝也不易被敌人发觉。

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和哈萨克草原“修长城”,一直持续到了1840年代,中英鸦片战争时期。为什么到这时才停止“修长城”呢?因为这时靠火帽击发的“锤发枪”,开始替代使用了三百多年的老式燧发枪。步枪的射速、精度提高,才能对游牧族骑兵形成压倒优势,不再需要长城的保护。

经过百余年长城包围、军事威胁和对上层的拉拢,俄国人基本完成了对哈萨克各部的控制,他们开始再一次策划对希瓦汗国的远征――第四次。

 

文件目录

/网站共享5/俄国征服中亚战记
| ├──俄国征服中亚战记(“中国好书”作者李硕战史新作).epub 14.0MB
| ├──俄国征服中亚战记(“中国好书”作者李硕战史新作, 200多幅纪实油画、照片,生动讲述19世纪俄国在中亚的扩张进程,再现古老丝路的地理环境.mobi 15.0MB
| ├──俄国征服中亚战记(“中国好书”作者李硕战史新作, 200多幅纪实油画、照片,生动讲述19世纪俄国在中亚的扩张进程,再现古老丝路的地理环境和.pdf 17.0MB

资源微信小程序

温馨提示: 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内容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着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 QQ: 121671486,微信:diqiuren010101,邮箱:121671486@qq.com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